
很多朋友问我:是不是要辞掉工作,才能开始创业?其实,真心话,不必。你完全可以一边上班,一边在业余时间做自己的产品或者项目。这样做有个好处,就是不用冒那种“孤注一掷”的风险。毕竟生活要继续,房租要交,饭还得吃。没必要搞得自己压力山大。
我记得我刚开始想做自己的小公司时,也很迷茫。那时候在一家外企上班,朝九晚六,回到家已经挺累的了。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,总觉得想要点不一样的东西。于是我试着在下班后抽出两三个小时,把脑子里那个“产品雏形”慢慢写下来。开始真挺难的,经常熬夜,第二天还要上班,有点困得要命。但后来发现,这种边干边学的方法,竟然比我想象的靠谱。
一、你不需要辞职就能创业
很多人觉得,创业就是要全身心投入,要么不做,要做就拼命。但现实不是电影,辞职创业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。我身边有个朋友,辞掉稳定工作,结果三个月钱烧完,人也差点抑郁。相比之下,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“降低风险”。留着工作作为现金流来源,你就不会慌,不会因为没钱而做出冲动的选择。你依然可以用晚上、周末甚至假期时间,去试水你的想法。
二、产品不是核心,客户才是
我以前也犯过一个大错,就是死死盯着我要做的产品功能,设计界面、写代码,一头扎进去。结果半年过去,做出一堆自己觉得很酷的功能,但没人用。后来我才明白,关键是要去问客户到底需要啥。比如那次,我和几个潜在用户聊了半小时,才发现他们根本不在乎我设计的那些复杂功能,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能解决“最核心痛点”的简单工具。这让我大受打击,但也算是醍醐灌顶。
所以,不要只迷恋自己想造的“东西”,要多花时间去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。这一步,其实完全可以在你还在上班的时候做。比如下班去参加创业社群活动,周末跑去和潜在客户喝咖啡,甚至发个小调查问卷,都会让你更接近“真相”。
三、行动永远比想更重要
很多人嘴上说要创业,脑子里想了一大堆点子,但从来没真正动手。我身边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——十年过去了,点子还在点子本身。其实哪怕你每天只花 30 分钟,给潜在用户打个电话,写一段 MVP 原型代码,或者整理一份用户反馈,都会比空想强太多。创业本质上就是不断试错,不断调整。你只有动手,才知道问题在哪。
四、环境很重要,找到同路人
有句话叫“环境决定你是谁”。我后来发现,把自己放在一个创业氛围浓厚的圈子里,真的很有帮助。比如我加入了几个创业交流群,里面的人每天都在分享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进展。你会被这种氛围感染,也更容易坚持下去。有一次我差点想放弃,但看到别人也在熬夜做原型,我就心想:那我也不能松懈。
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环境,可以主动去寻找。比如线下创业沙龙,或者 LinkedIn 上找同行。不要怕麻烦,多和别人聊,哪怕只是交换一点经验,都能给你带来新的思路。
五、我的一点小经历
我最开始做副业项目的时候,其实完全没有想清楚商业模式。只是凭着一股冲动,觉得“这个东西肯定有人要”。结果,产品上线三个月,注册用户不到 50 个。说实话,那时候有点灰心。但后来我认真复盘,开始走出去和潜在客户聊天,慢慢才发现原来是我把方向搞错了。调整之后,才算有点起色。现在回过头看,我很庆幸当时没有辞职,不然真的扛不住。
总结
创业不是一条直线,而是一条充满弯路的曲线。你不需要为了创业孤注一掷去辞职,你完全可以在工作的同时,利用碎片时间去验证想法、积累经验。最重要的是,别光盯着产品,要多和客户聊,理解他们的需求。别只想不做,哪怕每天一点点,也会积累成改变。
【你不必辞职也能开始创业:如何在上班之余打造自己的公司和产品】发布者:奇 小迹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ijiwiki.com/start-business-without-quitting-job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