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在 Reddit 上看到一个特别火的讨论帖,标题是「你用 ChatGPT 做过最赚钱的事情是什么」。帖子下面有上百条回复,全是用户真实分享的经验。我花了一晚上完整看完,总结出 6 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。
这些故事可能会打开你对 ChatGPT 应用的新思路,不管你是想赚钱、想省钱,还是想提高效率,都能找到灵感。
案例一:50万欧元的资助申请
第一个案例真让我“哇塞”了一下。
有个用户要申请一个重要项目的资助,竞争非常激烈。按常规,他得花大价钱找专业机构帮忙写申请书,但他偏不。他直接和 ChatGPT 搭档,先让它帮忙阅读并总结所有的资助条件,然后按重要性排序,突出前五个关键要求。
接着,他再结合自己项目的内容,让 ChatGPT 写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书。
结果?他居然真的拿到了 50 万欧元的资助!
我看完直接想,如果我当年写创业计划书的时候也用这招,可能也能少走好多弯路。
案例二:200%收益的稀土投资
第二个案例是投资相关。
有个人问 ChatGPT:“在中美贸易战中,美国最脆弱的环节是什么?”
ChatGPT 回答说是稀土金属,因为中国控制全球 90% 的稀土供应,而美国只有一家上市公司 MP。
结果,这个人立马买了 MP 的股票,最后涨了 200% 多。
说实话,这个例子不是说 ChatGPT 就能替你选股,而是启发了一个思路:不要问“哪只股票会涨”,而是问结构性的问题,比如产业链的脆弱点。ChatGPT 能帮你做宏观分析,最后的决策还是你自己来做。
案例三:1万美元的VIP系统集成
第三个案例特别有技术含量。
有家公司要把自家 SaaS 应用和传统 VIP 系统打通,找厂商报价要 1 万美元加上每月 2000 美元许可费。
结果,这个用户没答应,而是用 ChatGPT 和开源语音服务器 Asterisk 自己搞定了。
他让 ChatGPT 生成拨号方案,最终效果完全一样,但他们每个月只需支付 80 美元的 AWS 使用费。
这让我想到之前做 icoding 项目的时候,其实很多所谓“高大上”的技术集成,本质上都是一些脚本和配置,只要有人带你一步步走,你完全能省下大笔钱。
案例四:几千美元的保险理赔
第四个案例比较生活化。
有个人保险理赔被拒了,本来要找律师,但他没花这个钱,而是让 ChatGPT 扮演保险专家和法律顾问,帮他分析保险条款,找漏洞。
然后 ChatGPT 用专业语言起草了一封逻辑清晰的申诉信,结果保险公司直接赔了几千美元。
更绝的是,还有人用这种方式处理租赁纠纷,成功省下 4000 美元的违约金。
这种感觉就是:ChatGPT 不光能当老师,还能当半个律师,帮你站在条款漏洞里找机会。
案例五:每周节省4-5小时的自动化
第五个案例其实特别适合上班族。
有个会计师每天要在 Excel 里重复做一堆工作,他就用 ChatGPT 学 VBA 宏,结果把流程全自动化了,每周节省 4-5 小时。
算下来一年能多“赚”几千美元。
还有人让 ChatGPT 写 Python 脚本,自动处理供应商的 PDF 文件,生成 QuickBooks 导入文件,完全替代了每月 300 美元的外包服务。
你看,有时候赚钱不是靠额外收入,而是靠省下的时间和成本。
案例六:规则化的期权交易系统
最后一个案例是做交易的。
有个用户和 ChatGPT 一起搭建了一套严格规则的期权交易系统。他没有让 ChatGPT 预测市场,而是让它帮忙编写交易规则、退出策略和检查清单。
最终结果是:交易次数减少了,但质量提高了,资金曲线更平滑,收益远超 ChatGPT 的使用成本。
他自己说:“ChatGPT 最大的价值不是告诉我买什么,而是让我保持理性。”
说实话,这话真戳心。投资里最难的就是克制情绪,ChatGPT 给他提供了一个理性外脑。
总结:ChatGPT 的真正价值
看完这 6 个案例,我发现一个共同点:
那些用 ChatGPT 收益最大的人,并不是在问它要答案,而是在和它一起思考。
他们问的问题不是“怎么办”,而是“如何分析”。
ChatGPT 的作用不只是工具,更像是个陪你一起拆解问题的伙伴。
从 50 万欧元的资助,到保险理赔、自动化省时,再到投资收益和交易系统,这些故事都证明了一点:ChatGPT 的价值不是替代,而是增强。它让你从“不可能”走向“可能”。
【用ChatGPT赚钱的6个真实案例:从50万欧元资助到投资翻倍】发布者:奇 小迹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ijiwiki.com/chatgpt-money-making-case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