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AI知识库到AI学习专栏:一个创业项目的自我救赎

从AI知识库到AI学习专栏:一个创业项目的自我救赎

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,很多人觉得“轻资产创业”是条捷径。尤其是在AI火热的当下,大家都在谈AI知识库、AI助手、AI专栏。但现实往往比设想残酷得多。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我这个“奇葩”的创业项目,从最初的AI知识库到后来不得不转型成AI学习专栏,中间的坑和教训,可能比项目本身更有价值。


一、项目的最初设想:轻松省钱的“好点子”

我原本的思路很简单:做一个AI知识库+AI学习文档的项目。为了节省大模型调用费用和服务器运维成本,我决定把源码和学习资料直接发给股东(其实就是付费用户)。大家只要花30块钱,就能拿到项目源码和一套完整的学习文档,然后在自己电脑里本地部署

当时我想,这模式多好啊:

  • 省钱:不用我长期承担算力费用;
  • 省事:源码交付,用户自己跑;
  • 扩展性强:理论上能无限发源码,边际成本接近零。

刚开始确实还行,十几二十个用户,问题不多,我一个人还能挨个解答。说实话,那时候我还有点小得意,觉得模式走得挺巧。


二、用户量上升后的“灾难时刻”

问题出现在用户超过50之后。即使我录了本地部署的教学视频,用户依然会遇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错误:

  • 小问题一:脚本路径写错,Scripts的大写写成小写。
  • 小问题二:端口号配置错,把英文冒号写成了中文冒号。
  • 大问题一向量数据库无法初始化,环境依赖缺失。
  • 大问题二Python在某些用户电脑里直接崩溃,连报错信息都看不到。

这些问题单独看都不复杂,但架不住量大。每天都有用户来问,我答疑的时间比开发时间还多。70个用户,我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,根本顾不上优化和写文档。

那一刻,我突然意识到:如果有200个用户,这项目根本做不下去。订阅费才30块钱,收入也就几千,我却被累成狗。真的是得不偿失。


三、创业的“天真”与现实的反噬

当时我反思了一下,问题不在技术,而在运营模式。

我太天真了,以为“用户自己部署”能替我省事,结果变成了无限答疑的陷阱。大部分用户根本没编程经验,终端命令都敲不明白,更别提部署AI知识库了。我让他们本地部署,实际上是把门槛抬得太高。

创业讲究的不是技术上的“完美”,而是用户体验和可持续性。哪怕我技术再强,也顶不住70个小白用户的轮番提问。


四、转型:从本地部署到线上专栏

逼不得已,我只能转型,把项目做成一个线上AI学习专栏。所有功能和文档统一放到线上,用户不用再本地部署,只需要开通会员,就能直接使用。

新的方案是这样的:

  • 技术栈:前端用 Hiktok 博客系统,后端 Python + FastAPI
  • AI知识库:用 LongChain 框架和 Chroma 向量数据库;
  • 模型:接入阿里百炼的大模型和嵌入模型;
  • 功能整合:AI问答、学习文档、源码资料统一管理。

这样一来,用户问题减少了,我也能把精力用在写文档、优化功能上,而不是天天做“免费客服”。


五、现状与困境

目前为止,项目上线一个月,77位会员,收入总共2310块,到手大概六成。别说发财了,连生存线3500都还没达到。

不过我也没完全灰心,毕竟只是第一月,未来还有增长空间。接下来我的目标是:

  • 第二个月争取收入突破3500;
  • 完善AI学习专栏的文档和功能;
  • 提升用户体验,让股东(会员)感觉物有所值。

六、给后来人的几点经验教训

  1. 别天真地把“省事”当模式
    用户不是工程师,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能自己搭环境。
  2. 收入要和精力投入匹配
    30块钱的订阅费,本质上买不到无限的客服答疑。
  3. 创业要留有扩展空间
    模式要能承载从10用户到1000用户的增长,否则很快会崩。
  4. 专注核心价值
    技术不难,难的是如何让用户真正受益,而不是被卡在部署环节。

七、结语

回头看,我的AI知识库项目更像是一次试错。虽然模式崩了,但逼我走上了更合理的方向——把服务做成标准化、线上化的专栏,而不是一个个定制化的答疑。

创业就是这样,你以为是轻松赚钱的点子,最后可能变成压垮你的陷阱。但正因为如此,才有成长和转型的机会。

未来一个月,我会继续优化专栏,争取真正达到“用户省心、我也省心”的局面。等后续有新的收入变化和心得,我再跟大家分享。

【从AI知识库到AI学习专栏:一个创业项目的自我救赎】发布者:奇 小迹,转转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ijiwiki.com/ai-learning-project-story/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上一篇 2025年9月5日 上午9:46
下一篇 2025年9月6日 上午10:57

相关推荐

  • 普通人赚到100万:0成本启动、对标复制与闭环变现的实战攻略

    一、先掰正两个常见“赚钱误区” 误区1:不会技能=赚不到钱。很多人觉得“我啥都不会”,所以先去学技能、考证、读一堆书。但商业世界不按“技术强弱”发工资,它按需求匹配+成交能力给回报。你会什么不等于市场此刻需要什么。把“我会什么”倒过来做成“哪里有人着急要什么”,赚钱速度会立刻变快。 误区2:学历=高收入。如果学历直接等于财富,失业率就不会那么高了对吧?学历是…

    创业 2025年9月6日
    30900
  • 就业寒冬下的自我突破:信念感三件套如何让一人公司走得更远

    就业寒冬下的自我突破:信念感三件套如何让一人公司走得更远 这几年,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,职场人被迫“毕业”已经不是啥新鲜事了。很多人都在感叹:哎,工作不好找,行业也在收缩。可我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有些具备复合能力的职场人,反而并没有急着去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,而是转向了自媒体、电商这些轻资产行业,逐渐成为所谓的“泛超级个体”。 这种选择,说白了就是“自己…

    2025年9月15日
    12900
  • 三条决策法则让我避开了99%的烂决策,人生少走很多坑

    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创业工作中,其实每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。吃饭要吃什么,项目要不要接,工作机会要不要换,这些看似小的决定,背后都可能藏着长期的影响。我自己这几年不断试错,总结出三条决策的法则,可以说让我避开了 99% 的烂决策,少踩了很多坑。今天就想把它们分享出来,或许对你也有点启发。 第一条:犹豫不决的事情就不要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一个选择上犹豫来犹豫去,好…

    2025年9月9日
    14400
  • 要么成功要么学到:别让面子和羞耻心把你困在底层的反脆弱行动指南

    你做什么都不会失败 因为你要么成功 要么学到 东西对了就是成功 错了就是进步 这句话说起来很鸡汤 但它其实是极硬核的成长公式很多人卡住不是因为不会做 而是太在乎那点面子 怕被笑 怕第一次做就不够完美 然后犹豫不决 患得患失 最后把以后会后悔的坑早早埋下了 我也一样 有次想做一个小项目 明明两周能上线 结果我纠结名字 纠结配色 纠结要不要先写商业计划书 拖了三…

    2025年9月17日
    18500
  • 为什么要学第二语言:从汇率差到全球市场的真实经验与“搞钱”思维

    引言:我真的一开始也不理解为啥要学英语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 小时候真的特别不理解 为啥我们中国人要学英语 我那会儿的想法就很直男直给 英语又不是每天用 得考啥分数呢 直到后来我出国留学 才慢慢明白 学第二语言不是为了炫技 也不只是为了考试 它更像是一个钥匙 开了门后 你看到的是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生意可能性说实话 这段话有点鸡汤 但确实是我真实走过的…

    创业 2025年8月31日
    128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